Sunday, December 20, 2020

Little Women (2017)(2018)(2019)-小婦人改編潮

 

某方面而言,Louisa May Alcott的經典Little Women《小婦人》許多地方顯得很過時。小說裡宣導與灌輸西方傳統婦道該有的三從四德,怎樣才是稱職的賢妻良母,與現代二十一世紀社會有點脫節。而且,很多寫作口吻天真理想,童話故事般地甜美,有點近乎愚蠢。當然,Alcott針對的讀者群本來就比較年輕,晚年她自己也坦言是「moral pap for the young」(給年輕人的道德流食)。最諷刺的是,書裡的女主角們雖遵守傳統與常規,最後都嫁了人(Beth生病過逝除外),但Alcott本身才是打破當時社會傳統,終身未嫁,靠著寫作謀生, 真正獨立自主的新女性。甚至,Little Women原本的設定裡,Alcott想讓Jo維持單身,但因為受不了讀者們的壓力而屈服了。

我真正閱讀Little Women其實是很近期的事情。當時逛二手書時買了獲普立茲(Pulitzer)小說獎,女作家Geraldine Brooks所寫的March。那時因為看到低價想撿便宜,又是得獎小說,就先入手再說,但其實對故事一無所知。後來才發現它竟是Little Women的同人小說(fan fiction),沒先讀原著還真會搞不清楚狀況。於是,就在這個場合下花了時間將Little WomenMarch一同讀完。

 

個人相當喜歡March,除了主角是原著幾乎沒啥戲份的爸爸Mr. March,描述了戰場上「不為人知」的那段故事,也將Mr. March與Marmee塑造成有人格缺陷的人物。比起Little Women裡他們聖人般的言行與形象,這個外傳可是真實且有趣得多。

不過,書歸書,過時歸過時。世界名著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,則又是另一回事。二十世紀初開始到現在,已有七部電影以及若干電視劇。2017年到2019年間,更是一口氣連續每年都有推出新的改編作品。其中知名度最高的,當然是2019年Greta Gerwig導演的版本,除了角逐2020年奧斯卡最佳影片,還獲得其他五項提名,最終贏得最佳服裝設計獎。 

2017年的Little Women是英國BBC的mini-series(迷你劇),也是該電視台第四次改編《小婦人》。整個劇只有三集,每集約一小時左右。演四位女主角的都是年輕,名氣較小的演員。雖然是英國製作,但因為故事發生於美國,所以其中三位女演員是美國人。其中演Jo的Maya Hawke,仔細查才知道是Ethan Hawke與Uma Thurman的長女。當初二人因為科幻片Gattaca《千鈞一髮》認識後生出愛的結晶,如今已婷婷玉立。後來也才發現,她也有演出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《從前,有個好萊塢》,在裡面是Manson家族成員之一。

比較有意思的是,飾演長輩的幾位,卻都是資深演員。Aunt March是由已高齡九十幾的傳奇影星Angela Lansbury飾演,Marmee是資深英國女星Emily Watson扮演,而Mr. Laurence則是由Michael Gambon(Harry Potter系列的Dumbledore)擔任的。這些老牌影星,將書中平面,沒什麼特色的配角,注入了立體的個性,Marmee變得更像凡人,而Mr. Laurence則成了脾氣暴躁的老爺爺。

這部電視劇整體而言拍得頗典雅,也挺忠於原著。雖然故事設定在南北戰爭時期,但原本小說對這方面提及甚少。電視劇有特別加入幾段Mr. March在戰場上的畫面,提供更完整的時空背景。另外,導演與編劇也很隱約地將Louisa May Alcott真實背景的元素融入劇裡。Alcott一家人和當時幾位重要文的人熟識,特別是Transcendentalism(超越主義)的代表Ralph Waldo Emerson(愛默生)和Henry David Thoreau(梭羅),她自己也深受這思想的影響。劇中有些地名以及討論的話題,與超越主義直接相關。

2017年電視劇最大的敗筆,在於劇情安排上,越到後面省略的東西越多,顯得倉促。這在看第三集時最明顯,因為Jo與Professor Bhaer,還有Laurie與Amy的故事沒有充分發展,匆匆結束。若是再多拍一集,或許能夠整個故事交待得更清楚與完整。


 
最大膽的改編,屬於2018年的版本。如同許多莎士比亞戲劇改編的電影將時空背景移到近代或現代(如1996年DiCaprio演出的Romeo and Juliet、1996年Kenneth Branagh自導自演的Hamlet、之前介紹過的Much Ado About Nothing等),這部Little Women也將故事換到了現代。Mr. March參與的不再是十九世紀的美國南北戰爭,而是二十一世紀被派到海外的伊拉克戰爭。奪走Beth生命的,不是scarlet fever(猩紅熱),而是leukemia(白血病)。這個版本裡的演員名氣較小,大部分好像是演電視劇的,唯一認識的,是當初Back to the Future系列裡的Lea Thompson飾演Marmee(是否透露出年齡層了?)。

這部電影於2018年一聲不響,在戲院靜悄悄地上映。可預期,它的票房慘淡,負評如潮。不過,我對這部保持比較正面的看法。第一,上述改編至現代的想法算是蠻有創意和新穎的。第二,它的敘事方式是非線性的,許多情節以倒敘方式拍攝,和大部分的改編不同,也是別出新裁。最後,故事結束時,也揭發出Jo將四姊妹的故事寫成了她的《小婦人》,並且成功出版了。


2018年的版本裡Jo是明顯的主角,一開始也是在紐約,不過是在讀大學。她想當作家的夢四處碰壁,不過仍有Professor Bhaer的鼓勵。現代版的Bhaer還真的是在Columbia任教,名副其實的教授。當然,他與Jo在電影裡互動的戲份還不少,和上述的2017年電視劇截然不同。

可惜,本片想將Jo塑造成二十一世紀獨立、有主見、女權主義的女性,但卻成為凡事都踅踅念(閩南語),喋喋不休的角色。爭強好勝,與令人受不了,僅一線之隔,不過電影裡的Jo跨過了那一條線,誇張與太超過的表演,大幅降低了觀賞的滿意度。再者,因為重心過度擺在Jo上,其他主角們的故事們無法好好發展,也是一大缺憾。



最後,2019年版本,是Greta Gerwig繼Lady Bird之後第二次獨自導演的電影。而且,兩部皆被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,也算是蠻厲害的紀錄。上一部一塊兒合作的Saoirse Ronan與Timothée Chalamet,這次再度參與演出,Ronan同樣飾演本片的主角Jo,Chalamet自然就是Laurie了。有意思的是,這是第一次《小婦人》的改編裡,演四位姊妹的全都不是美國人。不過,她們裝出的美國口音都很逼真,Saoirse Ronan與Emma Watson之前拍過的電影就已演過美國人了。

因為先前已看了2018年版,因此Gerwig版許多被談論的點,如非線性敘事法以及電影結尾Jo將自己與姊妹們的故事出版成了《小婦人》,已不能算前衛了,甚至感覺有點如出一轍。 


不過在Gerwig的導演下,電影添加了許多東西倒是還蠻新鮮的。例如,最前面與後面多加的Jo與出版商(很欣賞的Tracy Letts,也有演出之前的Lady Bird)談判的畫面還挺有趣的,剛好反映了上述Louisa May Alcott自己當初的情形。這也讓觀眾猜測與辯論,到底電影最後結局為何?

另外短暫但印象深刻的一幕,Marmee(Laura Dern飾)在醫院當志工時,特別有一段和一位非裔女人的對話,說「I've spent my whole life ashamed of my country」。或許這個安排有點突兀和刺人耳目,但很明顯是Gerwig對當今美國種族問題現況的隱喻。不管喜不喜歡這樣的設計,卻也必須得說,這讓看到Marmee比較人性的一面,不然書中的聖母形象,實在太虛假了。

還有值得稱讚的是,這個版本給了Amy與Laurie相當比重的戲份。原著裡他們有幾段重要的互動在2017與2018年版本都省略了,是很可惜的。甚至可以說,這部是看過的Little Women版本裡性格最鮮明而且有特色的Amy,多虧Florence Pugh的表現。

不過在演員演技不凡,服裝設計精美之餘,我對2019年Little Women最大的意見,應該是演員的miscast(分配不當)。雖然Emma Watson實際年齡比Saoirse Ronan大,但她卻看起來比她年輕。在劇中Ronan奪目的表現下,Watson的Meg更顯得沒有大姊的樣子。反之,Pugh演Amy卻又太老了。因為以Amy的年紀,在書中經歷很大的成長,所以時常是找來兩位演員飾演Amy,一個演小時候,另一個演長大後的。雖然Pugh是很喜歡的新一代女星,但她低沉的嗓音還有成熟的面孔,飾演年輕的Amy實在很不具說服力。

總歸來說,Gerwig最新版的Little Women有許多值得欣賞的地方,但不滿意之處卻也阻止了我更喜歡這一部。

整體評價:
Little Women(2017 ):★★★½
Little Women(2018 ):★★★☆☆
Little Women(2019 ):★★★½

其他推薦電影:
Little Women(1933)
Little Women(1949)
Little Women(1994) 



1 comment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