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May 31, 2017

Deepwater Horizon (2016)-火燒深水地平線


2010年的墨西哥灣漏油事件,如同上一篇13 Hours,也是被美國媒體當時每天大篇幅疲勞轟炸式的報導。到了後來資訊超荷,也就不大想再去特別關注了。只知道,鑽油平臺爆炸後,造成了史上最嚴重的漏油事故之一,破壞了自然生態,也重創當地的捕漁業及觀光業。雖然油井在幾個月之內被封好,但是汙染對環境的後續衝擊至今專家仍無法真正評估。電影Deepwater Horizon《怒火地平線》,拍的是同名鑽油平臺爆炸的始末。

平時不大喜歡看災難片,特別是無緣無故的自然災害(地震,火山,海嘯,洪水等)。不過一來它被提名兩項奧斯卡(最佳視覺效果(Visual Effects)與最佳音效剪輯(Sound Editing)),二來我對這事件的細節並不熟悉,剛好也藉著這個機會認識一下。例如,海上鑽油的技術這門大學問,很多名詞平常沒事是不會接觸的。電影裡面使用了許多專有名詞,都迅速帶過,許多東西完全是不清楚。事後在網上找資料時,逛到了How Stuff Works的這個網頁(How Offshore Drilling Works),上面有簡單又詳細的介紹。

導演Peter Berg最近幾作品都和Mark Wahlberg合作,並且都是改編自真實事件,主角都是來自正常家庭背景的普通人。上一部Lone Survivor裡的Marcus Luttrell是海豹部隊成員,因為任務出狀況而成為唯一的倖存者。這部Deepwater Horizon,Wahlberg飾演的是鑽油平臺的機電總工程師(Chief Electronics Technician)Mike Williams,更是近距離親眼目睹整個慘案過程的生還者之一。

電影大部分時間放在Mike身上,並還介紹他的妻子(戲分不多的Kate Hudson)與女兒。一家人吃早餐時,女兒用可樂罐當模型準備向班上同學解釋父親的工作時,就開始foreshadow起不祥的徵兆。電影前半個多小時,主要交待人物和背景。除了Mike之外,還有鑽油平臺的駕駛員Andrea(唯一的女工作人員)、最高主管Jimmy(Kurt Russell飾)、BP的高層(其中一位是John Malkovich演的)、以及其他低層的工人。

因為探油進度嚴重落後,貪財好利的BP高層將重要的幾個安全檢查程序給省略掉。沒有封好的水泥套周圍湧上大量的天然氣,將鑽油管弄壞,使得blowout(井噴) preventer(BOP)(防噴洩氣閥)防護措施完全失效。氣體衝上鑽油平臺,流入通風系統,遇到火花,立刻引發大爆炸。電影後半段,則是災難片常見,大家的逃生、應變、與救援。因為電影效果,Wahlberg角色Mike的事跡多少被部分誇大和英雄化。

但這起事故還是有十一位人員不幸喪生了。Jimmy在救生船上清點人名,以及最後面播放這些過逝人員的真實影片和照片時,看了非常鼻酸。再加上從頭到尾,沒有任何一位BP高層為此案服刑,最終僅是花錢了事(而且最過分的是清理汙染的費用可以拿來抵稅~),想必許多人看了也會相當義憤填膺。

原本自己並沒特別看好這部片的,但是看完之後態度有些改觀。和2016年差不多同時推出的另一部災難片Sully相比,Deepwater Horizon對於我有更多新奇的知識(雖然很多還是聽不大懂)而且更有可看性:鑽油平臺的模型可能是影史上最大的之一,不缺乏爆破場面,而且細節逼真寫實。雖然角色設定很單調,但想對此災害有多一點認識,Deepwater Horizon倒是值得一看的一部電影。

整體評價:★★★½☆

註:電影vs真實故事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