會看這部片算純屬偶然。當然,此片獲名奧斯卡提名,所以無論如何遲早是要來看的。或許是本身就住在灣區矽谷,因此一部Steve Jobs電影的吸引力並不大。之前Ashton Kutcher也拍過一部Jobs,還沒有看過,評價不高,更是造成看此片的強大阻力。
不過,Steve Jobs有名導演Danny Boyle與眾大名星加持,有絕對的加分作用。開場那一幕,為名科幻作家Arthur C. Clarke(2001太空漫遊的作者)於1974年時被採訪時大膽預言21世紀電腦與科技的未來走向,如今多已實現(用手機訂票,帶著平板電腦仍可在偏遠地方處理公事)。光是這樣,就已成功引起我的注意了。
Steve Jobs分三章,可以說是典型的三段式電影。三章的設計都很巧妙,皆為Steve Jobs主持的product launch前在後台所發生的事。三個產品分別為1984年的第一代Macintosh(麥金塔電腦,小時候我們家裡還有一台呢),1988年Jobs離開Apple時自行研發的NeXT電腦,以及1998年Jobs重回Apple時推出的iMac,可以說是Steve Jobs生涯關鍵的三個時期。
拍攝方式,電影裡經過的時間和電影本身經過的時間可以說幾乎是同步進行的。Jobs得當下處理技術上的突發狀況,又得不斷面對許多工作與私生活上的人際關係,因此故事發生相當緊湊,毫無冷場。
除了Steve Wozniack(蘋果共同創辦人)與John Sculley(蘋果前CEO),本片也介紹給觀眾兩位Jobs生命中重要的人物,是一般鮮少認識的。第一位是Joanna Hoffman,一直跟隨在Jobs身邊的行銷經理,職場上重要的伙伴,同時為世上少數能有效面對與「管理」Jobs的人。第二位是Jobs與拍拖多年的女友所生下的女兒Lisa,整片中在Hoffman的不斷催促下,逼迫Jobs檢視是否盡到父職。
演員陣容中,Michael Fassbender的演技無庸置疑,是唯一在2016奧斯卡中能挑戰李奧那多的男主角演出的(最終還是失敗)。Kate Winslet演的Joanna Hoffman也很棒,還需要模仿波蘭腔的英文。資深演員Jeff Daniels飾幹練的Sculley,而Seth Rogen演Steve Wozniack,也是近期中最傑出,最不令我討厭的表現。
不過在最後也得強調,這畢竟是部電影,許多細節並不屬實(上網谷歌一下即可找到)。編劇Aaron Sorkin在寫劇本時用了許多artistic license,以達到最戲劇化的效果。若是要認識真正的Steve Jobs,可能還是得去念原本的Walter Isaacson賈伯斯傳。
整體評價:★★★★☆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