宗教信仰面對嚴厲考驗的角色,Andrew Garfield在2016年就飾演了兩位。第一位是Hacksaw Ridge裡二戰期間被迫帶槍上陣的Desmond Doss。第二位則是這部Silence《沈默》裡十七世紀到日本的葡萄牙耶穌會(Jesuit)傳教士Sebastião Rodrigues。基督教被禁止的江戶時代(德川幕府),Rodrigues被迫放棄信仰(apostatize),強制改信當地佛教。
Silence是根據日本作家遠藤周作(Endo Shusaku)的1966年同名小說《沉默》改編的,而Rodrigues的角色設定是根據歷史上義大利傳教士Giuseppe Chiara的。而《沉默》這本小說也不是第一次被拍成電影。早在1971年日本就有同名電影,而1996年葡萄牙也拍過Os Olhos da Ásia(The Eyes of Asia),不過它的故事經過更多的改編。
當初Silence在華語圈受到一定的關注,原因是電影故事雖然發生在日本,但整部片卻是在台灣拍攝的。最重要的考量,是拍攝製作成本比較低。這樣的新聞傳出,一些台灣人似乎對被影射成「廉價勞工」感到不悅。不過,許多好萊塢電影這十幾年開始到加拿大或東歐取景,說穿了也就是成本因素。開頭提到的Hacksaw Ridge,也是因為經費的原因而到澳洲拍攝的。而Silence這種題材的電影,儘管Scorsese如此大的大名氣,一般電影公司也不願輕易出資的。
Scorsese雖然以幫派片聞名,但是他同是一名頗虔誠的天主教徒。探索信仰的不同層面一向是Scorsese有興趣的議題。他1988年的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《基督的最後誘惑》 ,描述耶穌在執行上帝的旨意時受到的種種誘惑,信仰有所動搖。同名的原著小說被梵蒂岡(Vatican)列為禁書,而電影同樣因為將耶穌刻畫成凡人,被視為褻瀆耶穌的聖經形象而被各基督教團體嚴厲攻擊。在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飽受爭議時,Scorsese卻意外地得到一位紐約archbishop(大主教)Paul Moore的支持。不僅如此,他同時將遠藤周作的《沉默》介紹給了Scorsese。就是從那個時刻開始,Scorsese花了超過二十五載的時間,嘗試將這本小說改編成大銀幕作品。
看完Silence的反應,很大的程度將取決於觀眾的宗教信仰與背景。不同觀點和背景的人,得到的結論更有可能是完全相反的。因為自己(目前)並沒有宗教信仰,所以感觸也和基督徒會有不同。儘管如此,電影許多情節,除了畫面看得極不舒服(「隱藏基督徒」被統治者施以酷刑)之外,一些和信仰有關的主題也值得令人深思。
信仰對於信徒是什麼,為什麼竟可如此受苦受難,寧願失去生命也不願背棄信仰?
拒絕放棄信仰而忍受折磨是勇氣的表現。但今天若拒絕放棄的結果是別人為你遭受酷刑,那這樣是勇氣還是自負?
受苦是被懲罰,還是得以更靠近上帝的考驗?「上帝的沉默」是因為遭受遺棄,還是它的巧思?
什麼動作是流於形式,什麼又才是真正褻瀆上帝與耶穌?又是誰來決定的?Fumie(踏繪)村民都可以照作,但在十字架上吐口水卻下不了「口」。
形式和儀式之於信仰到多重要?心誠則靈就算數了嗎?
西方宗教傳入東方社會,入境隨俗後,許多觀念真的還是一樣嗎?這樣還能算是同樣的宗教嗎?
拋開這些無解或沒共識的宗教信仰問題,Silence在拍片美學上仍有許多值得欣賞的地方(被提名2017年奧斯卡最佳攝影獎)。秀麗的台灣景色,雖然大部分都不認得,但看到的時候仍有一種興奮與感動。光線和色彩上的運用,細膩講究,起初外景的藍色系,漸漸轉成自然火光譜成的黃色系,呼應日本常見的金色屏風。Silence也不枉其名,是Scorsese的眾電影裡最寧靜的一部。沒有傳統的電影配樂干擾,更可清楚聆聽到大自然的背景聲音。不過近三個小時的電影,步調偏慢,也避免不了鬆散或是可省去的情節。
Silence再多看幾遍和反覆思考過後,對信仰相關議題只是留下了更多疑問。Scorsese並沒有特別偏頗哪一方,僅透過電影客觀地講故事。也正因為這樣,所以更挑戰了觀眾對於信仰本質的認知。不管你有虔誠的信仰與否,Silence必有耐人尋味之處。
整體評價:★★★½☆
註:一些主題的深入討論,可參考像這個網站。
其他推薦電影:
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《基督的最後誘惑》(1988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