獲得第70屆坎城影展金棕櫚獎(Palme d'Or),也被2018年奧斯卡提名最佳外語片的瑞典電影The Square《抓狂美術館》,或許用「另類」二字形容最為貼切了。若認為瑞典導演Ruben Östlund的上一部電影Force Majeure《婚姻風暴》已經算怪異了,那這部可是再多幾個等級。
被歸類為諷刺電影,本片的故事其實是發生在一個稍稍不同的平行時空裡。用隱晦的方式迅速帶過,這世界裡瑞典王室被廢除, 改成了現代美術館。原本廣場前君主騎馬的雕像也被撤除,換上了一個方格的裝置藝術(亦是電影片名的由來)。其創作理念為"The Square is a sanctuary of trust and caring. Within it we all share equal rights and obligations"「方框是信任與關懷的庇護所。在裡頭,我們享有同樣的權利與義務」。
電影The Square揭發當代高級藝術(high art)的虛偽和荒謬以及現代社會的階級問題,毫不手軟。一般人對那迂迴曲折與不著邊際的長篇形容文字,或是「這也稱得上藝術?」的莫名奇妙構思,在本片都是諷刺和取笑的題材。
贊助與經營高級藝術的富裕上流社會,也是電影挖苦的對象。平時會欣賞高級藝術之人,大多思想較開放與先進。但口頭上支持藝術背後所代表的理想是一回事,實際生活上的表現又是另一回事。主角Christian為美術館的館長,其地位讓他名利兼收。對於The Square的展覽和概念是認同的,但從他私底下的言行,卻完全看不出一絲的「信任與關懷」。對路邊行乞街友的漠視、和低層階級人士相處時表現出的自我優越感、以及只想到自己的自保行為,是最好的見證。
上流社會的自私自利,在電影裡話題性與知名度最高的一幕裡,最是表露無遺。高級的募款餐會上, 動態捕捉(motion capture)演員Terry Notary的角色裸上身裝成猩猩四處騷擾賓客。為時十分鐘左右的一幕,氣氛從剛開始的逗趣和新奇,轉變成尷尬與不安,就連觀眾看了也是坐立難安。說好是「同樣的權利與義務」,但看到身邊他人遭遇到麻煩,大家都選擇明哲保身,求個全身而退。非得等到事態真的嚴重了,不然還真不會有人出手相救。
除了餐會那一幕,本片還有其他許多無厘頭的場面,有的頗搞笑,有的則較無言。但不是劇情導向的The Square,兩個半小時的片長不免有時使電影失焦。許多的片段和插曲,有時感到多餘,但或許也是導演想表達的整個荒唐感。不管這部是否完全合你的電影胃口,確定的是,看完之後絕對是個想忘卻忘不掉的特殊電影體驗。
最後附帶一提,本片的配樂不斷重覆出現法國作曲家古諾(Gounod)的聖母頌。和前一部Force Majeure一直使用韋瓦第《四季》協奏曲裡的「夏」一樣,似乎也是導演有設計過的橋段。
整體評價:★★★½☆
其他推薦電影:
Force Majeure《婚姻風暴》(2014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