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, September 15, 2018

The Breadwinner (2017)-喬裝養家的阿富汗少女


大約一年前,公司愛看書,常會互相介紹書的同事向我推薦一本2014年的書叫The Underground Girls of Kabul: In Search of a Hidden Resistance in Afghanistan,講的是阿富汗女童在重男輕女的社會情況下,會女扮男裝。只有這樣,Taliban(塔利班)統治下的阿富汗,極端伊斯蘭教控制底下的女生,才能夠在諸多不合理限制的情況下找回一些自由。

當時聽到書的簡介,雖然覺得有趣,但並沒有馬上找來看。但說巧不巧,2018年奧斯卡入圍最佳動畫片之一的The Breadwinner《戰火下的小花》,講的竟是同一個主題。看完動畫,因為畢竟是虛構的,為了想更了解這個議題,於是買了書,最近也將它讀完,長了知識。


將家裡的小女生當作男生養的習俗稱之為bacha posh,是個許多家庭會做,但不會去張揚,身邊的熟人更不去戳破的一個現象。這和美國軍隊之前對於同性戀的政策「don't ask, don't tell」(不問,不說)有異曲同工之處。也因為社會對bacha posh的默默共識,它幾乎沒有文獻記載,靠的全是口耳相傳。

The Underground Girls of Kabul的作者,瑞典女記者Jenny Nordberg起初以為這是近代Taliban控制下的阿富汗才有的,但越深入採訪越發現這種習俗的歷史更久遠,甚至可追溯至伊斯蘭教前,當Zoroastrianism(瑣羅亞斯德教,中文俗稱拜火教)是阿富汗一帶最主要宗教的時代(第九世紀以前)。除了阿富汗,Nordberg也更廣泛地探討女性在父權社會下受到壓迫時會做出的非典型行為。基本上,壓迫越大,行為更另類,因為在真正男女平等的社會裡,這些舉動全是不必要的。

動畫片The Breadwinner,則是根據2000年的同名得獎童書改編的。女作家Deborah Ellis當時特別到巴基斯坦難民營採訪了許多婦人和女童,收集她們的故事,成為她小說的基礎。所以在Nordberg之前,西方世界對bacha posh並不完全陌生,但畢竟以童書的媒介,讀者群不夠廣,知名度與影響力也不夠大(我自己本身也沒念過)。

不過事實上,阿富汗bacha posh的主題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在電影裡。其實在2003年就有一部電影Osama《少女奧薩瑪》(和Bin Laden賓拉登無關!),講的就是一位阿富汗女孩被家人變裝成男孩的故事。這部電影當初得了不少獎,包括金球獎的最佳外語片,但究竟是小眾電影。

The Breadwinner講的是少女Parvana因為哥哥戰死,父親被抓去坐牢,家裡只剩下媽媽、姊姊、以及年幼的弟弟。Taliban政權底下的Sharia Law,女生不能獨自一人在外拋頭露面,一定要有男人陪同才能走在街上。而且,女人也是被禁止工作的。在這種無解的情況下,Parvana只好喬裝成小男生,才能在外打雜工,以維持家裡生計,成為家中的「breadwinner」。

這部電影是由愛爾蘭動畫家Nora Twomey導演的,先前的作品The Secret of Kells《凱爾經的秘密》評價相當不錯。本片裡除了現實生活的故事主軸,另外還有一個「故事裡的故事」副軸,主要是Parvana逃避現實而幻想出的神話故事。也因為這樣,兩個故事軸的畫風特別設計得很不同,一個圓滑而自然,另一個多角而畸形。這篇有更詳細的介紹。

雖然The Breadwinner題材特別,但整體對我而言,只能說是中上。以近代阿富汗作為背景,即使是改編自童書,也比較適合年齡稍長的小孩。但對於成人,故事內容的程度可能並不完全吻合這年齡層,因為很多東西被省略和簡化。同樣在講極端伊斯蘭教國家,動畫Persepolis《茉莉人生》則明顯是針對成人的,因此敘事更加生動有力。另外,片中現實世界和幻想世界間的切換,有時候感到生硬,打斷了主要故事線的流暢性。而說到主要的故事,劇情有時也會失焦,導演想表達什麼重點和訊息並不明確。

因此,The Breadwinner有別於美國與日本兩大派的動畫畫風,又想挑戰複雜的議題給較年輕的觀眾群看,亦有許多嘉許和推薦之處。

整體評價:★★★½☆

其他推薦電影:
Osama《少女奧薩瑪》(2003)
Persepolis《茉莉人生》(2007)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