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從小學開始就認真接觸古典音樂,主要聽的是以器樂為主,但是Florence Foster Jenkins這位傳奇業餘女高音的故事卻不可能不知道。不管是和鋼琴老師聊天,或是學校音樂課老師向大家介紹音樂趣聞,她五音不全的錄音,就算是沒學過音樂的人都能立刻聽出來。
Florence Foster Jenkins (1868-1944)是二十世紀初紐約的社會名流。出生富裕家庭的她,在邁入中年時因為父親過逝而成了一項可觀的生前信托的受益人。從此之後,她便無憂無慮地投入音樂圈,甚至創辦了自己的音樂同好會 (威爾第俱樂部),成員多達400多位。不過她真正的夢想還是當聲樂家,而且非常認真的去追隨。只是,她的熱忱和才華顯然並沒有直接關係,因為她對於最基本的音準和節奏都無法掌握。比較神奇的是,她年輕時還算是一位成功的鋼琴家,七歲時就被邀請到白宮表演呢。為什麼兩者間的斷層可以如此巨大,實在令人摸不透…
她唱得其糟無比,音樂圈眾人皆知。當初世人多以嘲笑的心態看她在台上出洋相。不過顯然Jenkins走音嚴重的程度,完全沒阻止她繼續表演的欲望。在1944年,她甚至如願地在著名的卡內基音樂廳(Carnegie Hall)舉辦了獨奏會。那麼盛大的活動,樂評的評論自然是不留情面的尖酸刻薄。一個月之後,她就因心臟病而去逝。
光從當時的文字敘述,是無法真正體會她唱得多麼「驚人」。「有幸」的是,當初她自掏腰包地灌錄了幾首歌曲。因為趣味性實在太高了,使這些唱片成了極熱門的收藏品。Jenkins的聲音,也因此這樣永垂不朽。 下面那首莫札特歌劇「魔笛」裡那首「夜之女王詠嘆調」,可謂她的「代表作」。
大家愛看技壓群雄的表演稱奇,不然就是喜歡將低劣愚蠢的表現當笑話看。這種心態,似乎自古不變。體育頻道的精華,除了播放十大好球之外,就是十大烏龍球。我還記得念大學時,經舍宿朋友認識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歌手Wesley Willis。莫名奇妙的歌詞,加上破爛的嗓音,卻意外地贏得了一票粉絲,甚至到處開演唱會。下面這首I Whupped Batman's Ass(「我痛扁了蝙蝠俠」),有一定的趣味,但是應該也有很多的無言…
然後大家應該還記得2003年因為American Idol初選階段一砲而紅的William Hung(孔慶翔)。
紅的原因,當然不是因為他天籟的歌聲。一部份原因,是因為他在沒有歌舞能力,醜態百出,被評審羞辱的當時,卻展現出不卑不亢,從容不迫的氣度。「I already gave my best, and I have no regrets at all」,讓他要瞬間贏得網民的支持。正面的態度,和Florence Foster Jenkins的名言「People may say I can't sing, but no one can ever say I didn't sing」是相同的精神。雖然若要以認真表演看待,會使人掩耳而走,但不能不佩服他們的勇氣可嘉,以及對音樂的執著。
巧的是,2015和2016年陸續推出了兩部根據Florence Foster Jenkins故事改編的電影。比較新的,由英國2016製作的影片Florence Foster Jenkins是真正的傳記片。這部片由Meryl Streep主演Jenkins女士,氣氛輕鬆而且搞笑。這部片製作成本較高,拍攝精美,風格比較大眾化,屬於容易接受和觀賞的電影。
請Streep來詮釋Jenkins一角其實再恰當不過,因為她是有深厚的歌唱底子的。多年前聽到電台廣播訪問她,得知她年輕時甚至還學過歌劇,只不過非常討厭罷了。因此,Jenkins唱歌時問題的每個細節,她都能模仿得唯妙唯肖,幾可亂真。
除了Streep之外,還有Hugh Grant飾她的英國籍先生及經理人St. Clair Bayfield以及The Big Bang Theory裡的Simon Helberg演她的鋼琴伴奏Cosmé McMoon。Hugh Grant的角色看似能言善道,有紳士般的迷人氣質,但事實上活在自己編織的多項謊言當中。Helberg扮演的McMoon,則是天性羞澀,並要求與Jenkins公眾表演時,一臉為難。論真工夫,Helberg可是不輸Streep的,因為他學過爵士鋼琴多年。電影裡的鋼琴伴奏除了是自己即時彈奏的,還要同時演戲加上生動的臉部表情。
除了Streep和Helberg的表演之外,本片還找來了知名電影配樂作曲家Alexandre Desplat為Florence Foster Jenkins創作原聲帶。儘管這部電影的主題是古典聲樂,Desplat的Big Band爵士風格有效烘托及還原1940年代的氣氛。
早一年於2015推出的法國片Marguerite,則將故事大幅度改編。除了將時間往前推了20年,回到1920年代的巴黎,俗稱Les Années folles「瘋狂年代」(在北美則稱之為The Roaring 20s),女主角的名字也換成了Marguerite Dumont。(註:名字的由來是1930至1940年代演出Marx Brothers多部喜劇而成名的美國女星Margaret Dumont。她年輕時也曾認真練過聲樂。)
和Florence Foster Jenkins比起來,Marguerite也有許多爆笑的場面,但是整體氣氛明顯嚴肅與黑暗(電影色調也是如此)許多。雖然主角Marguerite(由資深女星Catherine Frot飾)同樣心地善良,對音樂極為熱衷,收集樂譜以及歌劇服飾成癡,但是她對自己難聽的歌聲的無知,更近似妄想症(delusion)的程度。
在電影中,環繞在Marguerite身邊人物也較Florence Foster Jenkins來得複雜許多。這些人都是維持「國王新衣」的謊言與假相的共犯,但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原因,有些甚至不易看出。先生Georges是身無分文的男爵(有錢的是Marguerite),婚姻有名無實,背著她在外面有情婦。為逃避Marguerite的歌聲,他總是會找方法錯過她的表演。基於不想傷害Marguerite的情況下,Georges始終無法對她說出真相。
年輕報社評論家Lucien與朋友達達主義(Dadaism)詩人Kyrill結識Marguerite,也因為不同理由而同樣欺騙她。Lucien靠著她為自己找到寫作的舞台,而Kyrill利用她宣揚他的反政府主義。有一幕Marguerite在台上,無心地嚴重糟蹋法國國歌,雖然很好笑,但看了也很可憐。
最具喜劇效果的,則是Michel Fau飾演的男高音Atos Pezzini。昔日巨星,今已過氣,台上賣力演出Pagliacci「丑角」,台下似乎不為所動。第一次聽到Marguerite開「金口」唱歌時的表情和反應,甚是無價。Pezzini不被歌劇院續聘,急需金錢來源,又被Marguerite黑人僕人Madelbos勒索的情況下,只能同意長期擔任Marguerite的聲樂老師。而忠心的Madelbos,盡一切能力保護Marguerite不受真相「傷害」。這是出自心中對她好心腸的感激, 還是另有動機,就算電影落幕了大家心中可能還是會有疑問。
電影配樂的選擇上,Marguerite則比Florence Foster Jenkins更為多樣化。除了名歌劇的詠嘆調,以及較現代的20世紀古典樂曲子,甚至還有韋瓦第與巴哈器樂曲當串場音樂。完美與動聽的音樂和Marguerite慘不忍聞的表演更是形成鮮明的對比。
兩部電影,雖然劇情相似,但是感覺非常不同。論心情與個人喜好,可能會比較偏好某一部。但同時喜歡看電影和聽古典樂的人,兩部都有值得我推薦的地方。
整體評價:
Florence Foster Jenkins: ★★★½☆
Marguerite: ★★★★☆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