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覺第一次看Cold Mountain(冷山)的時候猶如昨日,但其實一晃眼早已過了十幾年。不知為什麼,總覺得「十幾年前」一詞只適用於90年代的事。話說,Cold Mountain是當初上研究所,大量看電影時期最先看的幾部片之一,所以印象也比較深刻。
今年年初時有機會拾起,並閱讀起Cold Mountain的原著小說。它寫得文情並茂,作者Charles Frazier英文文筆的掌握趨近完美,更讓我好生欽佩。但是這本小說並不容易念。Frazier描述所有景物的鉅細靡遺,使用的字彙華麗龐大,加上故事節奏非常緩慢,使得念它的過程顯得相當辛苦。這一陣子終於將小說給念完,只能說將它歸類為當代文學,再恰當不過。
念完小說,當然要複習一下當年獲七項奧斯卡提名(最終得了最佳女配角)的電影。過了那麼多年,對電影的許多細節早已模糊不清。十幾年過去了,而且比起2003年第一次看的時候,人生歷練增加了不少。其中,老婆中間曾在北卡(North Carolina)州工作四年多,每次去找她時總會在那些南方州之間四處遊走。除了書/電影標題的Cold Mountain就位於北卡州之外,電影第一幕所拍的Petersburg中的Battle of the Crater一役的古戰場甚至還親自去參觀過。因此,不論是在讀小說或是重溫電影時,都多了更深一層的體悟。下圖這張The Crater便是本人於2009年時去Petersburg National Battlefield時所拍的。經過150多年,大自然的力量已將原本北方軍炸出來的大坑洞給幾乎填平了。
Cold Mountain電影版的導演,是當初以The English Patient(英倫情人)獲得最佳奧斯卡導演的Anthony Minghella。恰巧這兩部都是戰爭史詩愛情片,只是The English Patient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,而Cold Mountain則是在美國的南北戰爭。這似乎是Minghella所善長的電影題材(2008年的The Reader (為愛朗讀)也是Minghella製作的)。
為了增加其銀幕上的可看性,在許多細節上,電影做出了和小說不同的改編。若一一列出來,不必要也不實際,所以只講兩個重要的就好。
(一) Battle of the Crater。其實當初去參觀Petersburg的時候,腦中一直浮現出電影裡那一幕,也就是北方軍在南方軍底下挖了個地道,塞滿了炸藥點燃。爆炸的場面以及之後短兵相接的幾幕,更是電影前面的重頭戲之一。事實上,在小說中,雖然男主角Inman(Jude Law飾)也有參與這場戰役,但多以一兩段回憶簡約帶過,份量遠不如電影所拍攝一樣。電影的大手筆呈現,自然是更加有吸引力。
(二) 男女主角的關係。Inman和Ada Monroe(Nicole Kidman飾)在書中的關係描寫地相當含蓄。雖然是有思念,但是佔的篇幅比例,讀者並不一定知道二人對互相用情那麼深。而電影對於種種細節的改編上,讓觀眾沒有任何懷疑空間,Inman和Ada是深愛著對方的。這樣做,更突顯出這個貫穿整場電影的核心元素,使它效益變得更大。
除了Jude Law與Nicole Kidman之外,還有因飾演Ruby這位村姑而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Renée Zellweger。另外,許多之後常在銀幕上出現的演員還有Natalie Portman,已故的Philip Seymour Hoffman,Charlie Hunman(Pacific Rim男主角),Cillian Murphy,Brendan Gleeson(Harry Potter裡的Professor Moody)等,卡司也算頗為堅強的。
總歸來說,Cold Mountain算是個相當成功的電影改編。它想再一次表達的,是在亂世中唯一活下去的理由,就是愛情。
整體評價:★★★★☆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