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August 24, 2018

The Post (2017)-油包的郵報電影


趕!趕!趕!Steven Spielberg導演2017年初才拿到劇本,竟然可以迅速拍攝製作完成,在年底上映。這麼驚人的速度,同年電影圈裡也只有All the Money in the World的Kevin Spacey陣前換將來得更快。這部片也是第一次同時集合了Spielberg,Tom Hanks,與Meryl Streep三位好萊塢三巨頭。

The Post《郵報:密戰》講的是美國軍方的越戰報告的機密文件Pentagon Papers(五角大廈文件)被洩露至New York Times《紐約時報》與Washington Post《華盛頓郵報》的故事。報社被法院命令不得再出版國家機密,但為了揭發政府欺瞞大眾的惡行,不惜冒著刑法坐牢的風險也要悍衛其言論自由。下面History Channel的這段影片將一切始末講解得很清楚。


電影標題叫The Post,顧名思義片中的主角都是Washington Post的成員(Tom Hanks飾報社執行編輯Ben Bradlee、Meryl Streep飾報社總經理(又稱發行人publisher)Katherine Graham、Bob Odenkirk飾資深記者Ben Bagdikian等),Pentagon Papers一案也從Washington Post的觀點拍攝。另外,這場政治風波在延燒的同時,Washington Post正好也從私人公司轉成上市公司,電影有花一定的時間拍攝這段過程,倒是我先前不熟悉的一段有趣歷史。

儘管The Post大卡司的表現穩健,但最終成品對我而言其實是偏失望的。其中,有幾個主要的原因。第一,政治訊息太過明顯與刻意。Spielberg受訪時說「這是一個我覺得我們今天就必須講的故事」。已經是46年前的事情,非要現在講嗎?很顯然地,電影是在借古諷今,為今天美國的政局作為慎重的警世意義。  Nixon總統當初打壓報社,與今天Trump總統和媒體宣戰,已不斷被拿來做比較。只是各大時事評論都已在不停地講了,連Spielberg電影也要來參一腳,不論政治傾向為何,都會感到疲憊。在未看電影而只看簡介的情況下,都可直聯接想到電影團隊背後想影射的內容,都是扣分的。不是說電影不該有任何政治訊息,但The Post這點上有點超過。

第二,本身的編劇。整齣戲,雖然想製造成一個political thriller,但我絲毫感不到任何緊張的地方,反而覺得有點拖戲。但更重要的,The Pentagon Papers其實是一個很有故事性的主題,但The Post的劇本卻將格局給弄小了。紐約時報與記者Neil Sheehan(其書A Bright Shining Lie後來獲得Pulitzer非小說獎)起初報導的角色其實更為重要,在電影裡卻被輕描淡寫地帶過,屈居後位。而Washington Post一躍成為主角,就算豪賭報社的未來,也要趕緊將剩下的故事印出來。只能說,對於不清楚這段歷史的人,這其實有些誤導觀眾的。

同時期Washington Post記者從事真正的優秀採訪工作,莫過於Carl Bernstein與Bob Woodward對於Watergate水門事件的調查。他們的書All the President's Men也被改編成同名的1976年經典電影《大陰謀》(年輕的Dustin Hoffman與Robert Redford主演喲)。The Post也難逃與它相提並論的命運,但是與All the President's Men相較之下,實在是相差一大截~~ 

因此,想看一部有關媒體採訪政府的political thriller,All the President's Men絕對是必看的,而The Post這種oscar bait,很遺憾的,是可以跳過的。

整體評價:★★★☆☆

其他推薦電影:
All the President's Men《大陰謀》(1976)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